14
10月
来源:凯爱瑞KERRY(ID:Kerry-China)1月9日下午,凯爱瑞×魔镜洞察 2025中国风味图谱线上发布会圆满结束。这份风味图谱以凯爱瑞集团的全球化研究为基础,结合来自魔镜洞察电商平台销量数据,Innova食品饮料新品数据,以及凯爱瑞中国市场月度包装食品和餐饮新品追踪、专家深度访谈及座谈会、定制化调研等研究方法制定。呈现了软饮和酒水,乳制品、茶和咖啡,甜味零食,咸味主食,咸味零食五大品类
14
10月
近日,国内植物蛋白食品先锋品牌星期零推出零食脆脆系列新品,并与现制酸奶头部品牌茉酸奶合作,目前已在部分城市门店上新,将陆续覆盖其全国1000多家门店。新品上市期间,双方推出多重专属优惠活动,包含线下门店特惠6.8元得3包、小程序9.9元任选2包等,为消费者带来兼具高品质和高性价比的“新茶饮+零食”体验。此次零食脆脆系列的发布,进一步强化了星期零在零食赛道的布局,并积极探索了与新茶饮场景的结合,为消
14
10月
来源:食品板(ID:tyjspb)提及植物蛋白饮料,相信大家脑海中涌现出了各大区域代表品牌,椰树、唯怡、六个核桃、露露、银鹭……在历经燕麦奶、植物奶等新概念爆火后,植物蛋白饮料又迎来了新的增长点,即“佐餐场景”。餐饮渠道作为饮料品牌的必争之地,许多企业将锚点对准了佐餐植物蛋白饮料这一赛道,大窑、北冰洋等汽水品牌推出植物蛋白饮料新品;宏宝莱花生露近年来突飞猛进、销售高增;农夫山泉和东鹏饮料等巨头品牌
14
10月
文:角爷来源:金角财经(ID: F-Jinjiao)2025年的第一场泼天流量,落到了小红书的头上。由于TikTok距离禁令生效仅剩5天,且仍未看到任何转机,大量自称tiktok refugee(洋抖难民)的美国网友,翻山越海奔赴小红书注册。仅用3个小时,就把小红书在美区排行榜的下载量,从200名开外硬生生拉到了排名第一。而国内小红书用户,早上起来打开一看,发现首页竟然被美国网友给占领了,不禁发出
14
10月
文:大稚来源:Vista氢商业(ID:Qingshangye666)春节出门旅趟游,发现现在最热门的景点,是奶茶店。当然,不是随便什么奶茶店都可以,得是那种过了这个村就没有这个店的地方奶茶,最好方方面面都带点当地特色、本土民俗。烤肠鱿鱼略输新意,雪王姬姐稍逊特别,游人如织的步行街上,唯有地头蛇茶饮门前人头攒动,还没排上队的焦急等待,已经拿到手的举杯留影。我在拉萨八廓街的阿刁奶茶点杯“扎西德勒”图个
13
10月
文:诗齐来源:定焦One(ID:dingjiaoone)“中式快餐第一股”的诞生颇为艰难。1月3日,老乡鸡再次向港交所递交招股说明书。此前,老乡鸡曾于2022年5月、2023年2月两次向上交所递交A股上市申请,后续于2023年8月主动撤回申请。此次,老乡鸡转战港股,继续寻求上市。不止老乡鸡,乡村基、老娘舅等中式快餐品牌从2022年起就陆续提交招股书,几年过去,几家的招股书几经更新,上市地也一再更换
13
10月
文:谢之迎来源:21世纪商业评论(ID:weixin21cbr)一对烟台夫妇的IPO之战,还在继续。1月10日,据证监会官网披露,沪上阿姨已获境外发行上市及境内未上市股份“全流通”备案通知书。据通知书,其在境外拟发行至多约1308.8万股,并在港交所上市。沪上阿姨由单卫钧、周蓉蓉夫妇创立,产品定价在7-22元区间,主打血糯米奶茶、芋泥波波奶茶、杨枝甘露等。单卫钧、周蓉蓉截至2024年6月末,单家夫
13
10月
文:Yomi Xue 来源:Foodaily每日食品(ID:foodaily)在抖音2024年第一季度品牌畅销榜中,叮叮懒人菜以26.44%的市场占比登顶,在抖音预制菜的市场占比超过第二到第七名的总和。实际上,不止是2024第一季度,叮叮懒人菜已经在抖音连续霸榜多年。飞瓜数据显示,2022全年,叮叮懒人菜跻身抖音生鲜类目TOP3;2023年下半年到2024年,排名一直稳定在TOP10。去年,叮叮
12
10月
文:辰溪来源:职业餐饮网(ID:zycy168)近日,江西、福建等地高铁站,陆续开设以“现炒”为特色的餐厅。门店主打地方特色菜品,均为现炒现做,价格在10-30元之间。过去,高铁餐饮以冷链配送为主,如今也开始向现炒模式转型。实际上,这两年很多中式快餐品牌都在力推现炒模式,“现炒”和“锅气”已经成为获客的关键词。除了快餐,许多定位正餐和便餐的品牌也在强调现炒现做。而借助现炒的热度,一些品类如湘菜、江
12
10月
文:陈晓京来源:斑马消费(ID:banmaxiaofei)在杭州,有一家企业与娃哈哈剪不断理还乱。从娃茅问世到宗师傅出现,它总是娃哈哈的固定“绯闻”对象。前两年,娃茅在一片争议中赚足了眼球,如今宗师傅推出AD钙奶,与娃哈哈同类大单品高度相似,再一次引发业内外热议。不过,能轻易挑动外界的神经,乃是娃茅和宗师傅背后的高人——宗馥莉三叔宗泽后及一众娃哈哈前员工。娃哈哈早已“习惯”这些意外剐蹭,除了提醒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