乐竞体育app官方网站-“挑衅折耳根的北方人,已经进医院了”

文:槽值小妹
来源:槽值(ID:caozhi163)
“春天到了,又到了人们躁动的季节。”最近一段时间,各大社交平台氛围热烈,各种旅游话题层出不穷。山东人不是爬泰山就是吃烧烤,广西人时刻准备着欢庆三月三,西安的朋友欢聚不夜城……直惹得人们心痒难耐:建议全国普及,否则这个城市将会增加一个患上红眼病的人。
图源:微博当然,人类的悲欢并不相通。有地方的出圈活动让人羡慕嫉妒恨,就会有地方的固定节目,让人退避三舍,直接摆手表示:谢谢,不必,婉拒了哈。

尽管折耳根早已声名在外,但这世上总不会缺少没吃过折耳根的人。
于是,每当有人被西南朋友们“折耳根,只有一次和无数次”等描述感染,选择闭眼入时,现实总会给他们致命一击——“我宣布,所有盲目相信折耳根的人,结局终将逃不过被折耳根暗杀。”
事后想起来都会心有余悸的程度/图源:微博评论区
01
折耳根,
击败全国80%的人?折耳根,别名鱼腥草,花名“川渝的呐喊”,诨名“食物的终点”。风评无限接近香菜,但又远远高于香菜。喜欢它的人,对它疯狂上瘾;不喜欢的人,只觉得“无限接近死亡”,感受到生命的真谛。对它上瘾的人,往往仅限于西南地区的朋友。
折耳根相关话题播放量已达28.5亿,背后隐藏无数被“创”的伤心人/图源:飞瓜数据折耳根到底什么味儿?据吃过的人评价,折耳根的味道,集人类难以忍受的味道于一身:腥,臭,苦,不一而足。
传说中,根据做法的不同,折耳根的味道还会发生质的转变。
凉拌折耳根,取少许新鲜的折耳根,加上酱油、辣椒油、香油、糖、克花椒油适量……
你就会得到一盘美味菜肴,别名:“谁把泥鳅和香菜捣成泥塞我嘴里了?”
图源:四川观察
折耳根泡水,取新鲜折耳根若干,加水煮制五分钟后取出,然后再加水,煮制五分钟。
你就会得到一杯独家饮品,又叫:“为什么感觉有股狗儿?”

看过关于折耳根的评价,会发现再离谱的话,在这里都是毛毛雨。
“走过南,闯过北,北京豆汁儿灌过肚,鲱鱼罐头下过嘴。”可就是在折耳根面前输得一败涂地。

除了难闻和难吃,折耳根还有一大杀器:味道能停留在嘴中久久不散。
盒马app中对折耳根的描述是这样的——从苦涩到酸脆再到回甜,微辛回甘。
图源:《精武门》关于折耳根的味道,早有说法。相传越王勾践素有“口臭”隐疾,难以去除,十分尴尬。后来范蠡得知城北山上有种野草,叫做蕺(jí)菜,本身就有种臭味,就命令大家都吃它,大家都口臭,省得越王尴尬。这里的蕺菜,正是折耳根,可见它那糟糕的味道有多么浓厚。
甚至需要抢救/图源:《是很熟的味道》也有说法是勾践卧薪尝胆、炼意励志之时,带领众人择蕺菜而食之,以充饥废荒。只是对讨厌折耳根的朋友们来说:那都不那么重要了——有人号称自己“能吃的全炫嘴里”,但自从尝到折耳根之后,这世上又多了一个挑食的人。

“折耳根yue也没那么yue难吃啦yue!”/图源:小红书不过,看起来人人喊打的折耳根,其实也有人爱得深沉——面对人们列举的折耳根的种种罪名,西南地区的朋友可能只想说:您已被移出群聊,折耳根由我来守护。02喷香折耳根,更适合西南宝宝体质西南地区的朋友有多爱折耳根?从花样繁多的做法中,就看得出来。谈起做法来,西南F4甚至可以开展一场辩论赛。川渝孩子最爱的凉拌折耳根,做法看似简单,但在年夜饭的饭桌上,它是重头戏;喜闻乐见的串串里,也少不了“折耳根牛肉”这道名品。

图源:《寻味贵阳》
至于云南地区,则往往将腊肉和折耳根结合,做出一道新鲜的折耳根炒腊肉。
各种喜闻乐见的菜肴小吃,折耳根也必不可少。
比如狼牙土豆(炸洋芋)里,必须放折耳根,不放根本吃不下去。
折耳根闪电泡芙 / 图源:微博@天眼新闻比如,网上红极一时的折耳根气泡美式。优雅的分层,渐变的配色,上方是海量折耳根,一口下去,回味悠长,川渝朋友试了都说好。


在西南地区,折耳根不仅是口味的嗜好,还影响着这里人们的“善恶观”。
2020年初,四川向武汉捐赠的60吨蔬菜里,就有3吨折耳根甚至,让世界上每一个人都吃折耳根,是西南人民朴实无华的愿望。



图源:人民政协网
西南人民这才松了一口气:终于可以安心地吃折耳根了,真是不容易啊。03折耳根,不需要被理解这就是折耳根,让人又爱又恨的折耳根。正如北京的豆汁、安徽名菜臭鳜鱼、广西的酸笋一般,似乎每个地区都有些令人难以理解的味道,但在本地人眼中,它们是一等美味。折耳根也正是如此。最近的旅游热中,有人提出疑问:不吃折耳根能去云贵川渝吗?
折耳根同理/图源:小妹评论区类似的,人们讨厌折耳根,除了单纯的吃不惯,背后也有其生理原因。折耳根中含有化学物质癸酰乙醛(又称鱼腥草素),这种物质是折耳根味道的本源。部分人会对这种物质产生过敏反应。轻则没有食欲、在产生“干嚼鱼鳞”的感觉;严重的还可能会出现反胃、恶心、干呕等症状。

折耳根香菜千层,贵州提拉米苏,喜欢折耳根的友友有福了 / 图源:四川观察。一生爱美食的汪曾祺先生,更是在《五味》中直呼自己受不了折耳根。
当然,人们对于折耳根接受程度的差异背后,也有地域原因。折耳根能吃,能入药。它清热解毒、消肿疗疮、利尿除湿,对于西南地区的气候来说,很是适合。同时《本草纲目》也有提到:“散热毒痈肿,疮痔脱肛”。

唐代诗人陆龟蒙在其思念家乡的诗中称赞:“至今思秃尾,无以代寒菹。”
其中的秃尾,就是鳙鱼,而寒菹,则是凉拌折耳根。“我知道,折耳根之神会保佑每一个出门在外的西南游子。”对于西南地区的人们来说,它是美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,也是在外漂泊的游子忘不了的乡愁。
